孩子偏好重口味,零食重油又重糖。30多位委員聯名遞交提案——給食品外包裝安上“紅綠燈”
眼下,食品安全問題讓人關注,青少年和兒童食品健康與否更是牽動家長的心。正在召開的兩會上,黃鳴、徐靜琳、李新洲等30多位委員聯名遞交提案,呼吁加強青少年和兒童食品的監(jiān)管,提議仿照英國三色食品標簽,給食品外包裝安上“紅綠燈”。
提案的提出源于一份以“當前青少年和兒童食品營養(yǎng)健康現狀”為主題的問卷。統(tǒng)計發(fā)現,在這些孩子中,每天吃早餐的僅占65%,喜歡口味清淡的總人數不足三分之一(29.8%)。除了一日三餐,更讓人憂心的是零食。調查顯示,孩子們經常吃的零食中,有不少重鹽、重油、重糖、高熱量的垃圾食品,如薯片、蜜餞、糖果巧克力、燒烤油炸類食物等。以幼兒園小朋友為例,對果凍的愛好程度達51.4%,洋快餐食用的比例達40.3%。
無奈的是,孩子們對飲食結構的認知不足:完全正確的僅為36.0%,不完全正確為21.7%,錯誤則高達42.3%。這導致的后果是學生的“偏胖”比例從小學起逐步升高:小學生為24.4%,初中生為26.3%,高中生為26.1%,大學生為39.9%。
黃鳴、徐靜琳、李新洲等委員認為,青少年和兒童食用的食品是否營養(yǎng)健康,既是家庭的職責,也有學校和社會的原因。他們建議實行食品廣告準入制,對有害青少年和兒童健康成長的垃圾食品廣告,納入“兒童不宜”范疇,并將此類廣告從少兒電視廣播節(jié)目或少兒讀物中清除。
另一個切實可行的辦法是對零食實行三色食品標簽制度,即根據糖、鹽,特別是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在食品外包裝上用紅、黃和綠顏色標志其安全性。
提案指出,我國目前還沒有出臺明確的零食限制標準,也沒有標簽標注要求,建議在衛(wèi)生部2007年發(fā)布的《兒童青少年零食消費指南》的基礎上加以補充和修訂,形成我國的食品“紅綠燈”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