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里還專門設立了“食品包裝安全控制及再生利用”分論壇,這是因為去年以來,食品包裝的問題成為了焦點。有人炒作,有人解釋,沸沸揚揚。有關專家對此發(fā)表了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綠色包裝專業(yè)委員會李沛生名譽主任這樣詮釋:“食品就像一個就要出嫁的新娘,食品包裝就是新娘美麗合身、安全的嫁衣”。
上海“3分錢工程”為治理白色污染探索出一條新路
近年來,一些人給一次性發(fā)泡盒很多不實之詞,F(xiàn)在21號令雖然頒布了,但是很多老百姓還是很難理解。最典型的就是有人說,一次性發(fā)泡盒受熱65℃的時候,會產生二惡英的致癌物,使用時會釋放出毒。其實,產生二惡英的條件要有三個:苯環(huán)存在、有溴和氯的原子存在和必須在270℃到400℃之間產生化學變化。三者不可缺一才可產生二惡英,導致人體致癌。
李沛生強調,應該說明的就是一次性發(fā)泡餐盒不是造成污染,因為聚苯乙烯原料是無毒無害的。真正造成白色污染的根本原因,是因為我們隨意丟棄廢棄物的不良習慣和各級政府管理不善造成的,不是產品本身造成的。
他說,12年前上海市實行了“3分錢工程”,效果很好。他們在頒布這個文件前,經過了一年半的調查。其措施就是對于一次性餐具,采用誰生產則按照國際上治理環(huán)境的原則交3分錢,然后分給撿餐盒的人,5厘錢給運輸和回收的企業(yè),12年來取得了很大的成績。這為全球治理白色污染和商品包裝實施循環(huán)經濟探索出了一條道路。
黃瓜使用保鮮膜后,保鮮從3天延長到14天
食品用塑料包裝是否安全,近年來也是百姓關心的一個話題。對此,中國輕工業(yè)信息中心唐賽珍高級工程師說,塑料包裝材料在確保食品包裝安全性方面,正在發(fā)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她解釋說,當前用于食品的塑料包裝材料,主要成分是以碳氫的材料為主,只要按標準嚴控添加劑使用量,遵循正確的使用原則,塑料包裝材料的衛(wèi)生性能是可以得到保證的,對人體健康不會造成危害。但如果加工監(jiān)管不嚴,不按標準做,以次充好也可能會產生一些有害有毒的物質,對食品安全性帶來不可忽視的影響,對此我們必須予以高度的重視和警惕。
生活中危害食品衛(wèi)生安全的因素眾多,其中食品處于銷售環(huán)節(jié)中,由于缺乏性能較佳的包裝材料、冷藏技術和保鮮技術,導致霉變腐爛是最為嚴重的因素之一。根據報道,發(fā)展中國家每年因此損失的食品超過總產量的50%,我國每年也約有30%的糧食果蔬在銷售過程中,由于腐爛變質而白白浪費掉。上世紀90年代,由于塑料具有輕、透明性高、易加工、具有良好的衛(wèi)生安全性,因此迅速進入了包裝領域,并獲得了快速的發(fā)展。據了解,目前在食品包裝市場的總消費量中,塑料包裝用量已超過了傳統(tǒng)包裝材料紙、金屬等用量的總和,已經超過了50%以上。
其中,隨著塑料包裝的發(fā)展,功能性包裝速度也得到了應用。比如糕點食品保鮮包裝等,大大減少了由于霉變、腐爛、變質等而導致的損失和浪費,同時在保質期方面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實踐證明,黃瓜使用保鮮膜之后,可以從3天延長到14天。月餅的包裝,過去主要是加入保準允許的最大極限值的防腐劑,保質期也僅僅是一個星期左右,而采用了高透明性的薄膜,月餅的保質期提高到了2個月以上,有的甚至可以達到半年。
現(xiàn)代化的商品流通及銷售方式,如冷藏、物流,超市都離不開塑料包裝材料,這樣可以保護食品,提高了食品的衛(wèi)生安全性,減少了浪費與損失,它已經成為保障食品安全性必不可少的重要材料,并在人類社會發(fā)展和文明生活中發(fā)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食品包裝材料在法律上有很多要求,食品安全更需行業(yè)自律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王竹天教授介紹說,食品安全評估方面,在包裝上面異常復雜。膳食過程中是絕對不會吃它的,但人們卻如此的感興趣和重視。因為會通過介質把停留在包裝材料上的物質遷移到食品中去,這種遷移又受時間、溫度、包裝材料介質的影響,對整個食品的影響很大,是整個食品安全風險評估里最復雜的一類,也是最花工夫的一類。
我國從法規(guī)層面上,把包材叫做包裝材料,在歐美一些國家基本都是叫食品接觸材料,它更符合包裝材料屬性的要求。我們國家的食品安全法里面,對于國家標準基本上是20條里面規(guī)定了8條,是食品相關產品,是這樣描述的,用于食品包裝材料、容器、洗滌劑,或者用于食品生產經營的工具設備。
食品包裝材料國家在法律上面還有很多要求。通過法律體系可以梳理出兩條線,一部分以食品安全標準來體現(xiàn),一部分以部門規(guī)章來體現(xiàn)。此外,還有一些部門規(guī)章,衛(wèi)生計生委也以公告的形式來發(fā)布對某一種產品的許可。
從事包裝材料安全標準研究的問題,不管是歐盟、美國、日本,是我們在食品標準里面體系的一個標桿,而且這三者對于包材的一些管理情況又完全不一樣,所以說,在我國如何做好我們自己的包材標準體系,需要認真地研究。
中國飲料工業(yè)協(xié)會理事長趙亞利女士強調,食品安全更需要行業(yè)自律。在2008年,包裝飲用水就出臺了一個全行業(yè)的自律公約,包括品質控制、市場環(huán)境和水源地保護。監(jiān)管不嚴和不正確、不科學使用是造成安全性問題的主要原因,與塑料包裝材料材質本身無關。這些問題對其他材質的包裝材料而言,也同樣出現(xiàn),類似以上案例還有很多。如何讓公眾理解與認識到塑料的科學,讓公眾用好塑料,讓塑料包裝真正成為公眾心目中保障食品安全與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科技工作者責無旁貸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