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內兩大火腿腸巨頭雙匯和金鑼因包裝抄襲門事件吵得不可開交并鬧上法庭。
今年5月,因認為金鑼的兩款火腿腸在包裝、裝潢上涉嫌仿冒自己的產品,河南雙匯投資發(fā)展股份有限公司將大慶金鑼文瑞食品有限公司起訴到法院,要求停止侵權并索賠經濟損失。
7月26日,哈爾濱中級法院開庭審理了此案。
據業(yè)內各界反應,二者之間有關包裝抄襲一說由來已久,雙匯生產推出Q趣、臺式烤香腸、香脆腸、彈脆等新品類后,金鑼馬上便會跟進推出相應的Q香、臺式小烤腸、脆脆腸或是彈勁等。
金鑼被雙匯告上法庭
今年5月,黑龍江省內部分市縣超市所售的金鑼旗下的“新馬克王”火腿腸和“波羅米亞”火腿腸被責令下架。據工商局工作人員透露,金鑼火腿腸被當地工商部門責令下架的原因,是因為這兩款產品涉嫌包裝抄襲。
為此,河南雙匯投資發(fā)展股份有限公司將大慶金鑼文瑞食品有限公司起訴到哈爾濱市中級法院。當時雙匯法務部表示,“雙匯此次的訴訟請求,一是要求金鑼公司立刻停止使用與涉案產品近似的包裝、裝潢、產品名稱,并停止銷售涉案侵權產品,第二要求金鑼登報道歉,除此之外,保留追究金鑼公司經濟損失賠償的權利。”
按照雙匯的說法,2016年雙匯的工作人員就已經在市場上發(fā)現(xiàn)了金鑼的兩款火腿腸在包裝、裝潢上涉嫌仿冒問題。
一位銷售多個品牌火腿腸的經銷商也表示,雙匯的“馬可波羅”火腿腸進入市場的時間已經很久,要比金鑼的“新馬克王”和“波羅米亞”兩個產品早10多年時間上市。
據了解,早在1999年時,雙匯便推出了“馬可波羅”火腿腸。另據相關媒體報道,援引一份經公證處公證的市場調查報告顯示,因為外包裝高度相似,遮上字,1823位消費者中的九成人會把雙匯的“馬克波羅”火腿腸與金鑼新出品的“新馬克王”火腿腸和“波羅米亞”火腿腸看錯搞混。
對于雙匯的控訴,大慶金鑼文瑞食品有限公司答辯稱,該公司是臨沂新程金鑼制品集團的下級單位,經授權后對金鑼商標及字號有使用權。
即使被控商品在名稱、包裝、裝潢上與雙匯產品相似相仿,也不構成侵權。
理由是兩家公司的火腿腸雖然是同類商品,但市場上區(qū)分明顯,沒有造成混淆和誤認,之所以容易區(qū)分,是因為兩家企業(yè)都是知名企業(yè),商品都是馳名商標,“而消費者購買商品時肯定會先放眼于字號、商標上。”
雙匯法務副總裁楊冠華表示,開庭當天,金鑼的律師去得很晚,稱還有證據尚準備不足,所以要等8月11日將證據完善后,法院才會對審判結果有明確意見。同時,楊冠華還透露,此前金鑼所在政府臨沂市政府也來過雙匯調解此事,但最后雙方所提的條件很難達成一致,只能走司法程序。
其實,無論是包裝還是產品品類,雙匯和金鑼真正的競爭“戰(zhàn)場”是一線終端市場。
按照雙匯自己的說法,目前雙匯在肉制品領域處于寡頭地位,還沒有能與它相匹配的重量級對手。以前的主要競爭對手雨潤這兩年一直在虧損。金鑼一直在模仿雙匯,但短期內很難對雙匯形成威脅。其他如中糧肉食、眾品、得利斯、龍大等體量都還很小,F(xiàn)在雙匯的競爭對手主要并不是它的同行,而是來自它的上游,如溫氏和牧原等,2015年和2016年這兩家都取得了較好的業(yè)績,未來規(guī)模養(yǎng)殖場和規(guī)模屠宰廠在利潤分配上會有激烈的爭斗。
而金鑼集團總裁郭維世在前不久舉行的金鑼經銷商大會上則表示,金鑼的熟制品業(yè)務實現(xiàn)10%增長。
觀研網提供的市場數據顯示,在本土與國際品牌共爭市場的當今,我國火腿腸市場基本上呈現(xiàn)著本土品牌一花獨放的狀況,并且產品集中。雙匯、金鑼、雨潤和匯通前4家企業(yè)生產的產品占市場份額的80%左右。其中,影響力最大的品牌是雙匯,雙匯在火腿腸市場上占據了近乎壟斷的地位,67%消費者經常購買此品牌。
在業(yè)內看來,中國的肉類市場足夠大,在市場營銷和品牌打造等方面,無論雙匯還是金鑼,要做的事還很多。